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松韵客乡实践队(完结)|青春赋能松口侨乡文旅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来源: 人工智能学院 字体大小:

    为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传承与活化侨乡文脉,广州理工学院松韵客乡实践队在李顺、谢燕惠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13日至18日期间,赴梅州松口镇开展了一系列侨乡文化考察与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侨乡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7月13日晚,松韵客乡实践队全体成员召开线上动员会。指导老师谢燕惠从调研规范、安全预案、团队协作三个维度进行系统部署,强调队员需采用“影像档案+口述文本”双轨记录法,建立每日数据备份与分类归档机制,以保证新闻推文和团队进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时,队内实行“组长-队员”双线联络制度,严格执行不单人出行及定时打卡规定,确保成员安全。此外,团队还明确分工,设立摄影、剪辑、推文、采访主要负责人,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7月14日,实践队整装出发,奔赴“世界客侨第一港”梅州松口镇,开启侨乡文化深度考察。队员们深入古街老巷、侨乡故居与特色民俗场所,细致收集当地建筑风貌、百年侨史故事、传统手工艺技法及特色饮食文化等鲜活素材。在寻味之旅中,队员们聚焦松口特色美食,用镜头记录鱼散粉、炸肉丸等美食的制作过程,并通过采访居民,挖掘美食背后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根脉,以年轻化的表达重构侨乡记忆,为松口侨乡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注入数字活力。

    7月15日,实践队受邀参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民政府组织的“百千万工程”松口文旅专项工作推进会。会上,队长欧阳欣就项目整体策划与前期推进成果进行系统汇报,梳理了落地后的系列活动安排及收尾阶段的成果汇编、总结复盘与成果展示方案。采访组负责人李馨圆与方树伟介绍了采访环节推进情况,已联络多位当地特色手艺人,计划通过面对面访谈记录其技艺传承故事与创作心路。剪辑部负责人温沁佳、杜心怡阐述了传播推广工作的实施路径及收尾阶段工作部署。在文创赋能展示环节,技术组负责人赖静怡、吴欣语展示了专为松口镇打造的“侨乡记忆”印章套装与110款松口文旅特色明信片,明信片背面的二维码实现了“一码触达”的数字服务功能,引发参会者热烈讨论。松口镇政府领导对实践队工作给予暖心关怀,承诺提供多方面保障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欧阳欣代表团队感谢政府支持,表达了圆满完成工作、助力松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最后,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松口镇人民政府合影留念。

    实践队通过查阅史料、走访百年饼铺及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企炉饼的渊源、技艺与客家记忆,并亲手学习制作,还到中国移民纪念广场售卖宣传。队员们在松口图书馆翻阅《梅县文史》《梅州客家饮食》等书籍,知晓企炉饼因制作姿态得名,是旧时客家先民下南洋的必备干粮,2019年其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7月15日实践队走访了松口古镇法政路143号的企炉饼铺,采访了企炉饼的非遗传承人阿婆,了解到企炉饼手艺的家族传承故事。在阿婆邀请下,队员们参与制作企炉饼,体验从揉面到烤制的全过程,并带着亲手制作的企炉饼学着旧时摊贩吆喝售卖,吸引不少游客,让企炉饼承载的客家记忆传播得更远。此外,7月16日,实践队深入梅州松口,走访1985年始创的老字号泉记仙人粄手艺人。仙人粄阿婆向队员们传授了挑选仙人草的“三看一闻”法,队员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仙人粄这一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法技艺,探寻其匠心传承的困境与希望。

    7月17日实践队走进隐于市井的韩江画坊,专访了韩江画坊主人、梅州市国画协会成员廖秀红女士。画坊内墨香氤氲,悬挂的水墨作品多以松口古镇为题材,从晨曦中的火船码头到夕阳下的元魁塔,每幅画都凝聚着廖老师对家乡的深情。采访中,队员们与廖老师深入交流。谈及创作场景选择,廖老师表示松口的历史遗迹承载着客家人的集体记忆;探讨画作对推广松口文化的作用时,她认为这些作品是展示松口魅力的窗口,能让更多人了解松口文化。此外,廖老师还分享了参与古镇文旅融合项目、开发文创产品以及支教、举办青少年国画公益课的经历,展现了她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实践队成员还在廖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水墨创作,感受传统艺术的精妙,并为韩江画坊拍摄了纪录片,希望通过镜头传递松口的山水人文。

    实践队先在松口图书馆翻阅《梅州市志》《熙程乡县志》等资料,了解到元魁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华侨乡愁的象征。

    7月17日,队员们来到元魁塔下。古塔耸立于赤壁丹崖之上,底层由花岗石镶嵌,余层以青砖砌筑,塔门的题联和外壁的碑刻都彰显着历史的厚重。队员们分工合作,摄影组记录塔的建筑细节,文献组结合侨批记载讲解其历史意义。大家还登上154级石级到达第八层拍摄,并选取逆光角度捕捉古塔与江景交融的画面,凸显其“守望者”的意象。

    此外,7月18日实践队还走访并拍摄了松口中山公园、松口南网E站。在松口中国移民纪念广场设立摊位,为旅客指路,同时提供实践队设计的文旅印章及明信片,让更多人感受松口文化的魅力。松韵客乡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古镇,用镜头记录历史,以实际行动为松口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参与松口侨乡实践活动,是一场与侨乡文化深度对话的青春之旅。从行前筹备的严谨规划,到实地考察时触摸古街老巷的历史纹理,收集侨史故事、美食技艺,每一步都满是收获。与政府协同推进文旅工作,让我们明白青春力量可与地方发展同频;拜访非遗匠人、对话水墨匠心,更让侨乡文化的传承意义直抵心底。这段经历,让我们懂得青春不仅是逐梦的脚步,更是赋能传统文化、助力地方发展的担当。未来,我们会持续用数字化表达讲好侨乡故事,让松口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以青春之笔续写侨乡文旅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更多人看见侨乡的独特魅力 。

    松韵客乡实践队的合影

    松韵客乡实践队进行开会讨论

    松韵客乡实践队步入古街

    松韵客乡实践队在政府门前合影

    松韵客乡实践队与企炉饼阿婆的合影

    松韵客乡实践队采访廖秀红老师

    松口图书馆

    松韵客乡实践队队员拍摄元魁塔

    松韵客乡实践队摆摊合影

    稿件来源:松韵客乡队

    图片:吴欣语 赖静怡

    初审:詹创鑫

    复审:谢燕惠 方书靓

    终审: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