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夯实课堂教学基本功,2025年7月18日,广州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系在6-103教室组织开展了暑期新教师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学院资深名师胡安明老师、陈洪钧老师担任评审专家,对梁中豪、乔之健、刘淑贤等7位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人工智能学院部分教师参加观摩研讨,活动由钟桂凤副院长主持。
在暑期静谧的校园里,7位新教师克服高温天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展示。本次磨课采用"15分钟微格教学"形式,重点考察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7位新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各展所长,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片段。
梁中豪老师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展示中,创新采用"问题链"教学法。他以"自动售货机找零系统"为案例,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序列,层层递进地解析选择结构的应用逻辑。在讲解if语句嵌套时,巧妙运用"俄罗斯套娃"的比喻,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呈现,同时着重强调了代码缩进、注释等编程规范要求。
乔之健老师的《操作系统》课程展示聚焦"死锁"概念。他创新设计了"资源分配模拟实验",利用教具直观演示进程竞争资源的过程。在关键知识点处,适时引入Linux系统调用的实际案例,增强了课程内容的专业深度。
刘淑贤老师在《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展示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将文献调研过程科学分解为六个步骤,重点突出了关键词选取与检索式构建等核心技巧。通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的演示,讲解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强调了学术伦理的重要性。
梅峻珲老师在《大数据原理及应用》展示中,采用"五问教学法"展开HDFS的教学。他首先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架构特点,随后切换到命令行界面进行实操演示,使复杂的分布式存储原理变得直观易懂。
林志聪老师的《Hadoop大数据分析》展示聚焦Zookeeper协调服务。他精心设计了"集群选举"模拟实验,生动展示了分布式一致性的实现机制。在理论讲解环节,采用"概念地图"将Zookeeper的核心功能可视化呈现,并重点剖析了典型故障场景的排查思路,展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谢铭浪老师在《信息安全技术》展示中,以密码学发展史为主线,通过时间轴清晰呈现了从古典密码到现代加密算法的演进历程。在讲解哈希函数时,用"数字指纹"的比喻形象说明其特性,并结合区块链等前沿应用案例,突出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张宁宁老师的《大数据原理及应用》展示以技术发展史为主题。她运用动态可视化课件,生动呈现了大数据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关键突破。在技术演进的关键节点,自然融入了科技伦理教育,穿插行业领军人物的创新故事,增强了课程的人文内涵和启发性。
在专家点评环节,胡安明老师首先对新教师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整规范,信息化手段运用得当,特别是能够精准把握15分钟微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案例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同时他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认为部分教师在知识点挖掘深度上还需加强,建议在有限时间内聚焦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在教学节奏把控上可以设计更多教学刺激点;板书设计可进一步优化,采用更简约的风格呈现思维脉络。
陈洪钧老师则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点评,他高度评价了新教师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的前沿性,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表示赞赏。针对技术类课程的特点,他特别强调要注重演示环节的可视性,建议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在时间分配上,他提出前3分钟要快速切入主题,最后1分钟要用精炼的总结强化记忆。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虽然新教师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有提升空间,但整体表现令人欣喜,充分展现了教学潜力,相信通过持续的教研活动和个人反思,教学水平必将快速提升。
此次教学展示活动为人工智能系新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促进专业交流的优质平台。通过专家评委的精准把脉和悉心指导,7位新教师不仅全面认识了自身的教学特色与优势,更清晰地明确了今后提升教学能力的具体方向。参与教师一致表示,将深入消化吸收专家建议,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人工智能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次磨课活动是学院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以评促教、以练促改"的方式切实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教学示范课、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构建更加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提升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钟桂凤副院长主持会议
梅峻珲老师磨课
张宁宁老师磨课
林志聪老师磨课
稿件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撰稿:刘 婷
图片:刘 婷
初审:詹创鑫
复审:方书靓
终审:李顺
广州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邮编:510540